8月1日夜,在湖北省嘉鱼县洲湾肆虐的洪水咆哮中,在高压线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,一位带病出发抗洪抢险的连指导员以他33岁的年轻生命,换回了8位战友和群众的生命(详见本报8月12日一版头条《高建成:激流中的红星》)。
连日来,仍继续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的广州空军高炮某团225营一连的官兵们觉得高建成指导员没有走,他还活着。吃饭时,有一副碗筷是空的,仿佛在等待着迟到的他;军被,每天仍叠得整整齐齐,仿佛还带着他的余温;营房门口,战友们翘首企盼,仿佛看到指导员英姿飒爽地朝他们走来。高建成的办公室里,每天的灯光仍然亮至深夜两三点,仿佛他还在那里读书、备课……战友们靠着这些独特的方式,追忆着指导员生前的一幕幕往事。
侦察班长张云永远忘不了高建成。
张云的父亲原是某省一家国营企业的车间主任,去年老人因患肾病先后花去29万多元医疗费,厂里只给报销了一部分,老人痛不欲生。张云从父亲信中得知后,非常生气,欲回家乡找厂长出气。高建成闻讯后立即给张云的父亲打去长途电话,安慰老人,并鼓励他积极治疗,又对张云说:“现在很多国营企业都很困难,要充分体谅,不能感情用事。”接着,高建成一口气写了三封信,一封给老人,另两封给老人所在的工厂和街道。高建成又帮张云请了假,送他到火车站,临分手时又悄悄塞给他300元钱,并提醒他回去后每过两天给连里打一次电话,有什么情况及时商量。
高建成的信写得有情、有理、有据,感人至深。工厂和街道接到信件后,经反复商量,妥善解决了张云父亲的医疗费。张云激动地说:“指导员不仅解决了我家的实际困难,而且在关键时刻为我指明了方向。”
一连的新兵们忘不了高建成。
今年3月新兵下连不久,高建成发现泔水桶里每天剩菜不少,不禁紧锁眉头。有人说:“一定要把败家子查出来,好好批评批评。”高建成说: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等我把情况搞清楚再说。”一连几天,他找新兵们拉家常,终于弄清了事情原委。原来,炊事班考虑到今年新兵中,湖南人、陕西人较多,爱吃辣椒,炒菜时就把每道菜里都搁了辣椒。这可苦了不吃辣椒的河南兵、广东兵,他们只好把吃不掉的饭菜倒入泔水桶……原因找到了,高建成不仅没有批评那些新兵,而且在全连大会上向不吃辣椒的新兵道歉,并要求炊事班以后每顿起码做一两道不放辣椒的菜。
一连连长黄顺华更忘不了高建成。
黄顺华至今仍保留着高建成留给他的“三
件宝”:一张加宽的床,那是高建成亲手为他做的“探亲床”,一领凉席一个坐垫。黄顺华抚摸着三件宝说:“老高比我大几岁,他对人是热心肠,工作起来像一头老黄牛。”
在采访和报道高建成事迹期间,也有人问:高建成1965年出生,1984年入伍,1988年入党,牺牲时才是一个连指导员,提拔得好像不快,这是怎么回事呢?
原来,高建成是从地方直接考入保定飞行学院的,在飞行了200多个小时后,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改行。他先是做技术工作,后又改做政治工作,并先后上桂林空军高炮学院和上海空军政治学院进修。他不愧是一个合格的军人:党叫干啥就干啥,毫不计较个人得失,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干得很出色。
高建成的妻子鲁蓓曾向记者回忆过这样一件事:那是1994年年初,鲁蓓就要临产了,可高建成也要被组织上派往上海学习。元月30日,高建成将鲁蓓送进医院第二天,看她一时还不会生,就匆匆赶回连队交代有关事宜。等他几个小时回来后,妻子已被推进了产房……女儿出生的第二天,高建成就按时到上海空军政治学院报到去了。就这样,鲁蓓独自在父母家坐完了“月子”。
1996年,高建成被提为正连职教员,并派往高炮团气象站任党支部书记。这个站人数不多,没有指导员,人心涣散,纪律松弛,不久前还发生过刑事案件。高建成到任后,与新站长一起广泛与官兵谈心,寻找问题症结。两周后,针对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强问题,高建成在支部大会上响亮提出:我们支部要成为一面旗帜,每个党员要成为一根旗杆。并号召党员带头倡导五种风气:以站为家的风气,恪尽职守的风气,埋头苦干的风气,争先创优的风气,尊干爱兵的风气,力争实现“一年打基础、二年上台阶、三年创先进”的奋斗目标。在党支部的带领下,气象站的作风改变了,歌声响亮了,周围的荒地变成了绿油油的菜地,乱石坡变成了训练场,各项工作经常受到团里表扬。
为使气象站有凝聚力,高建成身先士卒,从我做起。看到战士们清洗床单、被单吃力,高建成就和妻子及岳父母商量,把家里的洗衣机抬来,供战士们使用。
中秋节到了,鲁蓓带女儿去站里看望高建成。晚上,高建成答应早些回来,可是鲁蓓一直等到凌晨2点,和战士们联欢结束的高建成才回来。鲁蓓有些不高兴,高建成却说:“我知道今天是团圆的日子,本该早点回来,可是,比起那些两地分居的官兵,我们这又算得了什么呢?”
1997年10月,高建成被派往225营一连任指导员。在此后的10个月时间里,他讲课提纲写了20多本,足有20多万字。无论是十五大精神,还是时事政治,他都力求领会得更深刻一些,更结合实际一些,材料更丰富一些。为此,这些年他一直坚持自修法学、西方哲学、国际时事、人才学等课程,还经常抽时间到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,到附近乡镇搞调查研究。由于功夫下得深,战士们反映听了他的课,收获很大。
高建成是湖南湘阴县人。父亲已经病逝,家有老母及四个哥哥、两个姐妹。全家人都是朴朴实实、本本分分的农民。8月5日夜,家人闻讯高建成为抗洪牺牲,高建成的三个哥哥、一个堂兄、两个侄子等翌日急忙赶到武汉,但他们没有惊动部队首长,只在鲁蓓家打了一夜地铺。第二天他们赴嘉鱼县看了亲人最后一眼,被部队执意挽留了一宿,第三天就毅然返回了湖南,没有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。
在湖南湘阴老家,高建成76岁的老母亲,一边强忍着晚年丧子的不幸,一边又送大儿子高建明去抗洪,并对他说:“你弟弟是好样的,你要向弟弟学习。洪水不退,你就不要回来!”高建明至今仍与部队一起,奋战在抗洪第一线。
高建成的妻子鲁蓓性格内向,善良温柔,高建成的突然牺牲使她一下子变得坚强起来。她独自一人来到高建成的办公室,静静地坐了几十分钟,睹物思人,回味着他们在一起的分分秒秒,轻轻地收拾着丈夫的遗物。在丈夫的军装里,她取出3只钢笔,一只留给女儿,两只送给曾给丈夫当过文书的战士,让他们留作纪念。并鼓励他们说:干出成绩来就是对指导员的最好报答。
滚滚长江东流去,淘不尽人们对抗洪英雄的思念;滔滔洪水涨又落,激励着高建成的战友和亲人们前赴后继,力擒洪魔!